食用菌工厂化在生产环节,每个生产者都要进行菌种扩繁,高压灭菌、菌种培养和出菇管理等一系列工作,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忽,都会影响出菇质量,造成财力和资源的浪费。前些年在我国黑木耳主产区黑龙江省,耳农们为了改变以往一家一户、小作坊式菌包生产造成的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现象,几家几户关系较好的邻居开始联合购置设备,形成了共同生产菌包、分别培养出耳的联合户模式。随着市场规模和需求逐年递增,集中制菌包、分散出菇的生产模式被越来越多的菇农接受,为工厂化菌包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菌包工厂化生产就是充分使用和整合现代机械设备,形成原料搅拌、装袋、灭菌、接种、养菌等生产流程工厂化流水线作业,生产的“菌包”既提高了菌包的生产效率,节省了人力,减少菇农一次性的投资成本,又减少了杂菌污染率,保证了菌包的质量。菇农只要做好出菇管理环节即可,将劳动强度很大的配料、拌料、装袋等工序由工厂化生产企业内的机械设备完成,极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菌包工厂化生产的建设,带动了行业内机械装备业的发展,装袋机、灭菌器、接种机等一大批机械设备企业普遍经营业绩良好。同时,菌包工厂化生产也有力带动了产地菇农的创收。在贵州大方雪榕公司已建成两条食用菌菌棒生产流水线,租用标准化厂房14栋,聘用员工1500名,每天可生产食用菌棒150吨,日装菌棒18万袋,为当地菇农提供了标准化的食用菌菌棒生产,有力地激活了地方产业链的延伸,促进了农民脱贫致富。
尽管菌包工厂化生产的节能减耗作用在多地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已得到充分体现,但受到建厂投资大、技术人员短缺、后期管理纠纷多等制约因素的影响,各主产地菌包工厂化产量占全部生产量的比例还比较低,菌包工厂化产品还远远没能满足生产的需求。调查中了解到,2015年黑龙江省黑木耳生产投放量在60亿袋左右,集中在牡丹江、伊春、尚志、大兴安岭等几个产区,而全省黑木耳菌包厂的总体生产能力刚刚接近5亿袋,还不到生产量的十分之一,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另外,目前我国菌包工厂化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企业投资盲目,缺乏前期市场调研和规划设计,项目上马后不符合当地生产需求,停产倒闭现象较多;二是生产环节标准化程度不够,在菌种的选择和使用上把关不严,接种人员无菌操作意识不强,养菌环节疏于管理,菌包质量有偏差,菇农和菌包厂纠纷不断;三是菌包厂与菇农之间的风险分担不明晰,出现菌包伤农事件时责任难于明确。
所以在大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时候,可考虑采取集中作业,机械化生产吗,节约人力提升效率。